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使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提高自身能力。8月6日-11日,73882必赢欢迎光临网址“文化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赴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开展“教育帮扶 文化下乡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
社情调研献智慧,帮扶慰问暖人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当代新时代大学生了解农村基层的发展变化,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8月6日,实践团前往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黄官社区开展社情调研、慰问帮扶活动。
活动中,实践团与当地村干部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文旅融合与文化建设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践团立足当地乡村实情,从产业、人才、生态文明等角度为当地建言献策,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随后,在当地干部组织下,实践团开展慰问活动,以实际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通过慰问活动再次了解黄官社区当前的发展现状,聆听来自乡村的声音。通过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增长了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同时锻炼了实践团成员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走近非遗基地,探寻非遗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这些非遗文化。8月8日,实践团于前往黄官藤编非遗基地,参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在非遗传承人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藤编制作工序,并向实践团介绍了藤编制品的特点及优点。参观结束后,非遗传承人表示,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需要以对民族历史与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经过此次活动和宣传,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从而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通过亲眼目睹和亲身参与这些非遗项目,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且在与非遗传承者的交流互动中,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了相关技能。
为了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8月10日,实践团前往汉中市南郑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重走革命红色路线,重温党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仔细聆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观看历史图片、资料及革命文物,实践团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追忆了革命先辈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革命先烈顽强的战斗精神和百折不挠的理想信念深深震撼实践团全体成员。
此次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烈士为国家和人民的献身精神,增强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成员兰佳奇: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品味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体会到了农民勤劳耕耘的精神。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真正实现“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出谋划策,将大学生的热情投入到基层建设中去。
实践团成员王文强: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身为一个青年大学生不应该拘泥于学校习得的知识,知行合一才能把事情做好。社会实践使我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在和伙伴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高兴能获得这次实践的机会,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我觉得很充实,磨练自己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
实践团成员张昊杨: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扶贫帮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农村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实践团成员李茗姝:
通过此次探寻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非遗的每次亮相,都让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能让我了解非遗,熟悉非遗、传承非遗,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团成员谭思宁:
通过这次下乡,我学会了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把准备工作做充足,不要等到做的时候才准备;另外,在安排人员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全方位的思考,不要安排工作不均衡,导致
工作效率低下。这次的经历,无论是以后的学习,还是步入社会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将会在这些不足上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