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金峰教授应邀为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做了题为“从堆石混凝土到水下自护混凝土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傅少君主持,科研平台博士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金峰教授报告会现场报告
金峰教授与博士们交流探讨
报告会上,金峰教授全面阐述了大坝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历次重要的筑坝技术变革,详细介绍堆石混凝土技术的特点和各项性能指标,并就堆石混凝土坝的研发过程包括材料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结合水电站导流围堰沉井群、老坝修复、水下工程、防护堤工程等典型案例生动展示了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和水下自护混凝土在一些工程中的出色运用及良好效果。在场师生针对堆石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与金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金教授也对“西部寒区水工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研究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指导,并就后续合作达成共识。
金峰教授简介
金峰,男,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席,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坝结构首席研究员,教育部水利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态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坝委员会能力建设委员会委员。
1966年9月出生在贵州遵义,1978.9-1982.7在遵义四中学习,1982.9-1987.7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主修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辅修固体力学,获双学士学位。1987.9-1992.7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工结构专业上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8留校任教至今。其中,1996年赴加拿大Concordia University作访问科学家。1997年晋升教授,1998年成为博士生导师。1997-2002年作为设计副总工程师和设计代表组组长参加了新疆石门子水库工程的建设。
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坝静动力分析与堆石混凝土坝新坝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强震区高拱坝抗震功能设计的若干基础理论研究”,“堆石混凝土材料细观力学过程与综合力学性能研究”,“结构化胶结堆石坝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研究”;承担了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如小湾、二滩、白鹤滩、溪洛渡、拉西瓦、锦屏、官地、金安桥、龙滩、鲁地拉等众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咨询和科研项目;发明堆石混凝土技术,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筑坝技术,得到了工程界的认可,目前已完建和在建的100余个堆石混凝土大坝分布于我国20余省,国家能源局2018年颁布《堆石混凝土筑坝技术导则NB/T 10077》,国际大坝委员会堆石混凝土坝技术公报已通过国际专家评审,将于2020年发布。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201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获奖人),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获奖人),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获奖人)及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12年获首届张光斗青年科技奖,2008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0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9年茅以升青年科技奖,1996年水利部首届青年科技英才奖。
图/罗滔